2023年9月28日
【一】。
春日的原野,生机盎然,一眼望去,尽着春意。
蜿蜒的小路上,王家戏班子的马车在缓缓地前行,几个乐师奏着乐器唱着二人转小调:正月里打新春儿,寡妇房中口问心儿,寡妇年长三十二,一十七岁上进了门儿……。
马车突然停下了。
班主王老永跳下车急问道:「咋停下了?」
艺名「大机器」
的艺人绕过马头凑到王老永跟前说:「师父,前边道上跪着个打听道的闺女!」
王老永说:「噢?她挡道?」
挡道的正是鲜儿,她跪在道中间,眼圈红红的,泪水挂在睫毛上,喊了一声说:「师父。」
王老永扶起她说:「闺女,快起来,这是咋说的!你是哪儿的?叫啥名?跪在这儿干啥?」
鲜儿立起身说:「师父,俺是山东逃荒出来的,姓谭,叫鲜儿,十七岁,道上和家里的人失散了,没有活路了,收下俺吧。」
王老永叹气道:「孩子够可怜的,可眼下戏班子也在难处。如今这年月请戏的越来越少,戏班子的日子也不好过,带上你也未必能养得活啊。」
鲜儿说:「师父,俺不白吃饭,什么都能干,缝缝补补洗洗涮涮,饭也能做。」
王老永说:「闺女,不是那么回事儿,戏班子这些活都是自己干的,不养闲人啊!」
鲜儿说:「俺想跟你学戏,将来挣戏份子自己养活自己。」
王老永直摆手说:「使不得,使不得,万不得已不能吃这开口饭。再说了,这是嘣嘣戏班子,自古不收女徒弟。」
大机器说:「师父,这个规矩已经破了,马家班最近收了个女徒弟,还挺叫座的呢。」
王老永瞪大机器一眼说:「没有你不知道的!」
大机器伸了伸舌头说:「我也是听说的。」
王老永说:「闺女,我说句不爱听的,三百六十行,干这行最下贱,三教九流都数不上,唱戏列在下九流,比不上叫花子,连妓女都不如,人人笑话,但凡有一线活路也别来吃这碗饭。闺女,对不起,不能收留你,别怪我心狠,我打心眼里是为你好。」
鲜儿说:「师父,俺一点活路也没有了,跟您学戏不光为了口饭,俺喜欢戏班子,喜欢唱戏,不怕人笑话,收下俺吧。」
鲜儿跟着戏班子边走边学,一起开始了流浪生涯。
田边地头,河边林中,鲜儿是个有心人,抽出空来就用心地学习着、演练着,尤其是苦练二人转的三大绝活儿:手玉子、扇子和手绢功。
鲜儿本有唱戏的根基,又天生一副亮嗓子,王班主真是倾尽了所有去教她,大机器和大蜡花更是手把手教导、呵护着这个师妹。
不觉中,鲜儿的唱功技巧已是娴熟精进,非比寻常了。
王老永看在眼里,这天,他叫过鲜儿说:「鲜儿,我看你的玩意儿可以了,以后有机会就登台吧。」
鲜儿问:「师父,我行吗?」
王老永说:「我看行了,你要是登了台可就给咱蹦蹦戏开了先河,头一回有女角儿了。起个艺名吧。」
恰巧天上雁阵经过,王老永灵机一动说:「我看就叫小秋雁吧。」
大伙鼓掌说:「师父这个名起得好,就叫小秋雁,响亮!」
鲜儿望着远去的雁阵,问王老永:「师傅,咱是接着往北走吗?」
王老永说:「对,咱已经来到关外!接着往北走。」
简陋的乡村戏台,气氛却热火朝天,锣鼓唢呐声中,鲜儿的大戏连台。
戏台下,两张方桌的周围坐着七八个乡绅,桌上摆着瓜子茶水。
四周挤满了观众,个个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地叫好拍巴掌。
数十名戏迷更是欢呼着高喊:「小秋雁,小秋雁!」
听到叫好声的鲜儿和大机器投入而忘情地演出着……。
戏台侧,王老永欣喜地看着。
鲜儿天分高,又肯下力气,迅速成了台柱子,这是王班主意料之中的,不过能让观众如此痴醉还是有点让他惊奇。
唯一的遗憾是,人红抵不过天时冷,眼见天气一天冷似一天,那些乡绅贵胄来请戏的帖子也渐渐断了档,戏班子也渐渐闲了下来。
王老永带领戏班且演且行,来到一处道观中休整了多日,却没接到一个请戏的帖,不禁愁苦。
他掩上房门,跪在神像前的旧垫子上,双手合十,喃喃自语说:「各位神仙圣人,眼下天气越来越冷,请戏的越来越少。再赶上这兵荒马乱的灾年,就算是大户人家也没心思看戏。我们这七八口子人,日子难熬啊。求各位神仙圣人保佑我们……。」
王老永正喃喃自语着,徒弟小迷煳有些兴奋地跑来,来到正殿门前,喘息着说:「师父,请戏的来了。」
听得王老永一怔,随即面对神像庄重地磕了头。
道观门外,一辆带篷的马车停在庙门口。
王老永率众人出门相迎,却是位旧相识,先前照顾过戏班生意的陈老五,人称五爷的一个土财主,王老永忙拱手说:「哎唷,陈五爷,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陈五爷没答话,眼睛直勾勾地
【一】。
春日的原野,生机盎然,一眼望去,尽着春意。
蜿蜒的小路上,王家戏班子的马车在缓缓地前行,几个乐师奏着乐器唱着二人转小调:正月里打新春儿,寡妇房中口问心儿,寡妇年长三十二,一十七岁上进了门儿……。
马车突然停下了。
班主王老永跳下车急问道:「咋停下了?」
艺名「大机器」
的艺人绕过马头凑到王老永跟前说:「师父,前边道上跪着个打听道的闺女!」
王老永说:「噢?她挡道?」
挡道的正是鲜儿,她跪在道中间,眼圈红红的,泪水挂在睫毛上,喊了一声说:「师父。」
王老永扶起她说:「闺女,快起来,这是咋说的!你是哪儿的?叫啥名?跪在这儿干啥?」
鲜儿立起身说:「师父,俺是山东逃荒出来的,姓谭,叫鲜儿,十七岁,道上和家里的人失散了,没有活路了,收下俺吧。」
王老永叹气道:「孩子够可怜的,可眼下戏班子也在难处。如今这年月请戏的越来越少,戏班子的日子也不好过,带上你也未必能养得活啊。」
鲜儿说:「师父,俺不白吃饭,什么都能干,缝缝补补洗洗涮涮,饭也能做。」
王老永说:「闺女,不是那么回事儿,戏班子这些活都是自己干的,不养闲人啊!」
鲜儿说:「俺想跟你学戏,将来挣戏份子自己养活自己。」
王老永直摆手说:「使不得,使不得,万不得已不能吃这开口饭。再说了,这是嘣嘣戏班子,自古不收女徒弟。」
大机器说:「师父,这个规矩已经破了,马家班最近收了个女徒弟,还挺叫座的呢。」
王老永瞪大机器一眼说:「没有你不知道的!」
大机器伸了伸舌头说:「我也是听说的。」
王老永说:「闺女,我说句不爱听的,三百六十行,干这行最下贱,三教九流都数不上,唱戏列在下九流,比不上叫花子,连妓女都不如,人人笑话,但凡有一线活路也别来吃这碗饭。闺女,对不起,不能收留你,别怪我心狠,我打心眼里是为你好。」
鲜儿说:「师父,俺一点活路也没有了,跟您学戏不光为了口饭,俺喜欢戏班子,喜欢唱戏,不怕人笑话,收下俺吧。」
鲜儿跟着戏班子边走边学,一起开始了流浪生涯。
田边地头,河边林中,鲜儿是个有心人,抽出空来就用心地学习着、演练着,尤其是苦练二人转的三大绝活儿:手玉子、扇子和手绢功。
鲜儿本有唱戏的根基,又天生一副亮嗓子,王班主真是倾尽了所有去教她,大机器和大蜡花更是手把手教导、呵护着这个师妹。
不觉中,鲜儿的唱功技巧已是娴熟精进,非比寻常了。
王老永看在眼里,这天,他叫过鲜儿说:「鲜儿,我看你的玩意儿可以了,以后有机会就登台吧。」
鲜儿问:「师父,我行吗?」
王老永说:「我看行了,你要是登了台可就给咱蹦蹦戏开了先河,头一回有女角儿了。起个艺名吧。」
恰巧天上雁阵经过,王老永灵机一动说:「我看就叫小秋雁吧。」
大伙鼓掌说:「师父这个名起得好,就叫小秋雁,响亮!」
鲜儿望着远去的雁阵,问王老永:「师傅,咱是接着往北走吗?」
王老永说:「对,咱已经来到关外!接着往北走。」
简陋的乡村戏台,气氛却热火朝天,锣鼓唢呐声中,鲜儿的大戏连台。
戏台下,两张方桌的周围坐着七八个乡绅,桌上摆着瓜子茶水。
四周挤满了观众,个个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地叫好拍巴掌。
数十名戏迷更是欢呼着高喊:「小秋雁,小秋雁!」
听到叫好声的鲜儿和大机器投入而忘情地演出着……。
戏台侧,王老永欣喜地看着。
鲜儿天分高,又肯下力气,迅速成了台柱子,这是王班主意料之中的,不过能让观众如此痴醉还是有点让他惊奇。
唯一的遗憾是,人红抵不过天时冷,眼见天气一天冷似一天,那些乡绅贵胄来请戏的帖子也渐渐断了档,戏班子也渐渐闲了下来。
王老永带领戏班且演且行,来到一处道观中休整了多日,却没接到一个请戏的帖,不禁愁苦。
他掩上房门,跪在神像前的旧垫子上,双手合十,喃喃自语说:「各位神仙圣人,眼下天气越来越冷,请戏的越来越少。再赶上这兵荒马乱的灾年,就算是大户人家也没心思看戏。我们这七八口子人,日子难熬啊。求各位神仙圣人保佑我们……。」
王老永正喃喃自语着,徒弟小迷煳有些兴奋地跑来,来到正殿门前,喘息着说:「师父,请戏的来了。」
听得王老永一怔,随即面对神像庄重地磕了头。
道观门外,一辆带篷的马车停在庙门口。
王老永率众人出门相迎,却是位旧相识,先前照顾过戏班生意的陈老五,人称五爷的一个土财主,王老永忙拱手说:「哎唷,陈五爷,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陈五爷没答话,眼睛直勾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