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论语》中的那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要求明家子当如松柏孤傲耿直,岁寒不凋。
郑宓自庭院正中那条青石板路走过去,殿中值守的宦官见太后乍然驾临吃了一惊,忙迎出来诚惶诚恐地行礼。
郑宓摆摆手,温声道:“我随意看看,你且去忙吧。”
宦官不敢多言,安静地退下了。
这地方多年没来了,模样却一丝都未改,书架的位置,屏风摆放,书案铺设,都一如往昔。
郑宓在书架间走了一圈,最终在二楼北面的书柜后头摸出了那本《阑珊记》。
这话本藏在里头七八年,竟也没被虫蛀,只稍微旧了些。
郑宓拿到手里,缓缓地踱步到窗下临风处,翻开了扉页。
她也没细看上头的字,目光不过自字里行间掠过而已。
而指尖摩挲书页时的轻柔却像是寒冷冬日里沸腾的茶炉间袅袅升起的白烟一般带着氤氲的温柔。
那日明苏听她问好不好看,既震惊又难以置信,望了她好半日,方压低了声问:“你也想看吗?”
郑宓正要回答,一阵脚步声传来,值守的宦官自那一列列书架后绕了出来。
明苏当即端正了容色,将手中的话本朝袖袋里胡乱一塞,坐正了身子。
宦官来了二人身前,陪着笑道:“殿下,到闭门的时辰了。”
殿中皆是纸堆,极其易燃,故而文澜殿的规矩,黄昏即闭门,闭门之后殿中不许有人,更不许在殿中用火烛。
明苏沉稳地点了下头,站起身来,将那藏了话本的衣袖背到身后,另一只手拉着郑宓,走了出去。
她好似极为镇定,但面容却绷得紧紧的,领着郑宓快步走到殿外的庭院中,方轻轻松了口气,松开了手,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眸惊魂甫定,望着郑宓,才想起自己过于紧张了,有些赧然地笑了笑。
难得做坏事的老实孩子大抵便是这样,旁人还未发觉什么,她自己便先心虚了。
郑宓眼中的笑意深得几要漫出来,她们一同回去,明苏话也不多,走了好一会儿,她突然停下步子,侧身正对着郑宓轻咳了一声,正色道:“话本是我无意间看到的,还只翻了两三页。”
像是在给自己辩白,她不是有意去看这些大人们不许她碰的话本的。
郑宓忍着笑意,顺着她说道:“难怪,我记得殿下从不碰闲书的。”
她们站在一株海棠边,海棠过了花期,只余满树郁郁葱葱的绿叶,天色已暗下来了,火烧云奔腾的骏马一般在高阔的天边蔓延,却给这重重宫墙之内添了几分疏阔辽远。
明苏见郑宓信了她,才算安心,正要继续走,郑宓却伸手牵住了她的衣袖:“殿下……”
明苏望过来,眼中带着淡淡的疑惑。
郑宓唇角微微地弯起,轻声道:“既然殿下还只翻了两三页,不如与我一起看?”
于是当晚,她便随明苏去了她的贞观殿。
她们一起坐在灯下,一人压着一边的书页,一起看了起来。
这话本讲的是一公主入皇家寺院修行,遇上一红尘不染的高僧。
高僧容貌俊秀,年不过二十,却已修得佛法无边,被天下人尊称为佛子,皇帝拜其为国师。
公主一见佛子误了终身。
写这话本的书生颇为克制,没往里头插什么淫诗艳词,倒将公主如何心动,佛子如何自佛心平静无波,到微起微起波纹,再到进退两难,到佛子困苦于要如何不负如来不负卿写得层层递进,极为细致动人。
郑宓与明苏从前哪读过这般描绘儿女情长的话本,情之一字在闺房中是光提起都要脸红的。
她们起初只粗粗地看,渐渐地又为书中情愫吸引逐渐入神,然而期间又夹杂着无数心跳与面红耳赤。
公主向那佛子剖白心意,笑吟吟地道:“我见佛子前,所求甚多,见佛子后,余生所盼唯只一件。”
佛子对她疾言厉色,公主也不生气,淡淡道:“我不过是爱你,我有什么错?”
郑宓按在书页上的手指曲起,明苏就在她身旁,她想看看她是何神色,却不敢转头。
殿中静得很,除却偶尔翻动书页的声音,便极为寂静。
郑宓从不知原来寂静也能如此鼓噪,分明耳中不闻声响,可心却吵得仿佛满殿都是欲言还休的心动与缠绵。
她看到明苏按在书页的手指也微微地曲起,察觉她的身子因专注而微微前倾,仿佛能听到她的心跳,能想象出她柔软的眼神。
于是话本再引人入胜,她都不能专注,分出一半的心思黏在明苏身上。
公主很是大胆,打定了主意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引诱这四大皆空的出家人入红尘,佛子佛心坚固,却终究不过肉体凡胎,他控制得住自己的言语,控制得自己的举动,却控制不住一日日动摇的心。
“阑珊的红尘阑珊的夜”,郑宓正看到这一句,垂在身侧的手上突然便覆上了另一只手,那人手心湿冷,仿佛紧张极了,紧张出了冷汗。
郑宓转头,便看到明苏仿佛镇定自若地看着书页。
可她面上的薄红却径直蔓延到了颈间,将她青涩的心思展露得清清楚楚。
殿下的
郑宓自庭院正中那条青石板路走过去,殿中值守的宦官见太后乍然驾临吃了一惊,忙迎出来诚惶诚恐地行礼。
郑宓摆摆手,温声道:“我随意看看,你且去忙吧。”
宦官不敢多言,安静地退下了。
这地方多年没来了,模样却一丝都未改,书架的位置,屏风摆放,书案铺设,都一如往昔。
郑宓在书架间走了一圈,最终在二楼北面的书柜后头摸出了那本《阑珊记》。
这话本藏在里头七八年,竟也没被虫蛀,只稍微旧了些。
郑宓拿到手里,缓缓地踱步到窗下临风处,翻开了扉页。
她也没细看上头的字,目光不过自字里行间掠过而已。
而指尖摩挲书页时的轻柔却像是寒冷冬日里沸腾的茶炉间袅袅升起的白烟一般带着氤氲的温柔。
那日明苏听她问好不好看,既震惊又难以置信,望了她好半日,方压低了声问:“你也想看吗?”
郑宓正要回答,一阵脚步声传来,值守的宦官自那一列列书架后绕了出来。
明苏当即端正了容色,将手中的话本朝袖袋里胡乱一塞,坐正了身子。
宦官来了二人身前,陪着笑道:“殿下,到闭门的时辰了。”
殿中皆是纸堆,极其易燃,故而文澜殿的规矩,黄昏即闭门,闭门之后殿中不许有人,更不许在殿中用火烛。
明苏沉稳地点了下头,站起身来,将那藏了话本的衣袖背到身后,另一只手拉着郑宓,走了出去。
她好似极为镇定,但面容却绷得紧紧的,领着郑宓快步走到殿外的庭院中,方轻轻松了口气,松开了手,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眸惊魂甫定,望着郑宓,才想起自己过于紧张了,有些赧然地笑了笑。
难得做坏事的老实孩子大抵便是这样,旁人还未发觉什么,她自己便先心虚了。
郑宓眼中的笑意深得几要漫出来,她们一同回去,明苏话也不多,走了好一会儿,她突然停下步子,侧身正对着郑宓轻咳了一声,正色道:“话本是我无意间看到的,还只翻了两三页。”
像是在给自己辩白,她不是有意去看这些大人们不许她碰的话本的。
郑宓忍着笑意,顺着她说道:“难怪,我记得殿下从不碰闲书的。”
她们站在一株海棠边,海棠过了花期,只余满树郁郁葱葱的绿叶,天色已暗下来了,火烧云奔腾的骏马一般在高阔的天边蔓延,却给这重重宫墙之内添了几分疏阔辽远。
明苏见郑宓信了她,才算安心,正要继续走,郑宓却伸手牵住了她的衣袖:“殿下……”
明苏望过来,眼中带着淡淡的疑惑。
郑宓唇角微微地弯起,轻声道:“既然殿下还只翻了两三页,不如与我一起看?”
于是当晚,她便随明苏去了她的贞观殿。
她们一起坐在灯下,一人压着一边的书页,一起看了起来。
这话本讲的是一公主入皇家寺院修行,遇上一红尘不染的高僧。
高僧容貌俊秀,年不过二十,却已修得佛法无边,被天下人尊称为佛子,皇帝拜其为国师。
公主一见佛子误了终身。
写这话本的书生颇为克制,没往里头插什么淫诗艳词,倒将公主如何心动,佛子如何自佛心平静无波,到微起微起波纹,再到进退两难,到佛子困苦于要如何不负如来不负卿写得层层递进,极为细致动人。
郑宓与明苏从前哪读过这般描绘儿女情长的话本,情之一字在闺房中是光提起都要脸红的。
她们起初只粗粗地看,渐渐地又为书中情愫吸引逐渐入神,然而期间又夹杂着无数心跳与面红耳赤。
公主向那佛子剖白心意,笑吟吟地道:“我见佛子前,所求甚多,见佛子后,余生所盼唯只一件。”
佛子对她疾言厉色,公主也不生气,淡淡道:“我不过是爱你,我有什么错?”
郑宓按在书页上的手指曲起,明苏就在她身旁,她想看看她是何神色,却不敢转头。
殿中静得很,除却偶尔翻动书页的声音,便极为寂静。
郑宓从不知原来寂静也能如此鼓噪,分明耳中不闻声响,可心却吵得仿佛满殿都是欲言还休的心动与缠绵。
她看到明苏按在书页的手指也微微地曲起,察觉她的身子因专注而微微前倾,仿佛能听到她的心跳,能想象出她柔软的眼神。
于是话本再引人入胜,她都不能专注,分出一半的心思黏在明苏身上。
公主很是大胆,打定了主意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引诱这四大皆空的出家人入红尘,佛子佛心坚固,却终究不过肉体凡胎,他控制得住自己的言语,控制得自己的举动,却控制不住一日日动摇的心。
“阑珊的红尘阑珊的夜”,郑宓正看到这一句,垂在身侧的手上突然便覆上了另一只手,那人手心湿冷,仿佛紧张极了,紧张出了冷汗。
郑宓转头,便看到明苏仿佛镇定自若地看着书页。
可她面上的薄红却径直蔓延到了颈间,将她青涩的心思展露得清清楚楚。
殿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