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替江州的百姓操心。”
耿曙说:“要去看看?”
“啊?”姜恒回过神,摸了摸耿曙的脸,他的肌肤依旧滚烫,身上带着熟悉的气味,自从他们离开洛阳后,耿曙便与他隐居于市,无论何处,只要两人在一起,便是桃源。
“可以吗?”姜恒说。
“那要看你舍得付出点什,”耿曙低头,专注地看姜恒的锁骨,再看他的唇、他的眼,说道,“听话就带你去。”
姜恒笑着,呼吸却急促起来,怔怔看着耿曙,开始迎接他的吻,彼此唇舌交缠。
翌日,耿曙架上门锁死,给两头熊安排了吃的,送了封信给王宫中的毕绍,这是他们在安阳生活了六年,第一次告诉毕绍两人的藏身之处。
但那刺客,想必不会再来了,耿曙于是带着绕指柔,载着姜恒,就像他们曾经在塞外,扮作对情人时的亲昵模样,赶着车顺官道而下,渡过黄河,前往郢都江州城。
太戊六年秋,雍天子伐郢。
沿途尽是紧张迁徙的百姓,仿佛再回到了十年前那大争之,战乱频起、万民流离失所的时候。
江州虽依旧繁华,却隐隐有了颓落之气,战事将近,朱雀宫中依旧夜夜笙歌,唱响靡音。姜恒在安阳隐而居足有六年,如今最后的心头大患已除,回到郢地,当真太喜欢这热闹。
耿曙找到当年桃源戏班的领头魁明,再见故人,姜恒不甚欣喜。
“洛阳昭告天下,册你为太子炆,”魁明道,“你们知道不?这些日子,都待在哪儿?两兄弟成家了?”
“待在家里头,没成家,与恒儿相依为命过日子。”耿曙嘴唇上留了少许须,总想让自己看似更男人点,但姜恒总嫌扎人,便让他刮了,刮完耿曙又留,又被姜恒让刮。
如今耿曙,竟是有了成年男人的模样,像是已成家立业,稳重了许多,出门时胡子还是被姜恒让刮干净,只一路上长出来少许。
魁明理解地笑笑,姜恒问:“郑真呢?”
“死了,”魁明说,“六年前走的,听到项将军死的消息,便投江自尽了。”
姜恒默不作声,众人沉默片刻,姜恒叹了口气。
第200章终·山有木兮
耿曙又问:“有界圭的消息吗?”
“他去西川了,”魁明说,“与一众江湖人厮混。听说他去过沧山,又在西川建了一个刺客门派,叫白虎堂。”
这是姜恒唯一听到的好消息,总算心情好了些。
“但天底下,也没有什么杀的人了。”姜恒说。
耿曙说:“千百年后,也许还是有需的。”
魁明又道:“给你们找个地儿住下?”
耿曙放下茶杯,说:“我预备在此地开个学堂,兼作武馆,到雍人打过来以后再作别的打算,麻烦你了。”
于是姜恒与耿曙,便在江州城中住了下来,只要避开王族,当年认得他们的人并不多。半月后,耿曙的武馆很快开张,招收了不少学生,依旧以“聂先生”为名。
姜恒将武馆稍作整并,成一学馆,既授文韬,又授武略。此时已人知道,面前这名年轻师父,竟是当年手持黑剑的天下第一,更是耿渊的后人。
而教书的先生,竟是曾短暂当过一日天子的,雍国的太子炆。
江州郢国王族仍在醉生梦死,对这最后时刻的到来丝毫不惊讶。姜恒清楚耿曙的意思,他想带他前来,亲眼见证天下最终归一的这个历史时刻。
那是姜恒曾经的信念,而这一天,马上就要到来。
设若雍军久战不下,最终怒而屠城,有他俩在,只要露面,便可保全全城百姓的性命,只希望最终不会走到这一步罢了。
但战事的惨烈,依旧超乎姜恒的想象,郢国没有投降,在三天的围城战中,城内兵荒马乱,就连耿曙的武馆中的学员亦倾巢而出,前去参战。
“先生!”一名后生惊慌失措冲来,喊道,“雍军破城了,您不逃吗?”
姜恒正端坐武馆中看着一本书,说:“先生没关系,能保护自己。”
“师父呢?”那后生想起来了,又疑惑问。
“他去帮忙守城门了。”姜恒说,“你怕吗?怕就留在这儿,不会有事的。”
后生犹豫不决,又叹了口气。
姜恒说:“不想打仗,是吧?”
“我不知道。”后生很犹豫。
说投降罢,异于卖国求荣之举;说打下去罢,王族却不管百姓死活。本可以不开战,非只想保住自己的利益罢了,天下之战,俱是诸侯争端,与寻常人又有多少相干?
外头传来厮杀声,后生往外看了一眼,说:“先生,我……我去保护我爹娘和弟弟了。你当心点儿。”
“去罢。”姜恒说,随即双眼望向武馆外那深邃的黑夜。
雍军在失去了耿曙之后,唯独曾宇、汁绫二名上将军,这次军事行动,得到了新朝有官员的一致拥护,理由很简单:凭什么我们都当了天子之臣,你郢国能置身事外?
当然,表面上,有人还是说得冠冕堂皇的,这场仗必须打,不打不足以平定天下。于是曾宇率军,郑国则拨出年轻将领,参与攻伐江州之战。
没有耿曙的雍
耿曙说:“要去看看?”
“啊?”姜恒回过神,摸了摸耿曙的脸,他的肌肤依旧滚烫,身上带着熟悉的气味,自从他们离开洛阳后,耿曙便与他隐居于市,无论何处,只要两人在一起,便是桃源。
“可以吗?”姜恒说。
“那要看你舍得付出点什,”耿曙低头,专注地看姜恒的锁骨,再看他的唇、他的眼,说道,“听话就带你去。”
姜恒笑着,呼吸却急促起来,怔怔看着耿曙,开始迎接他的吻,彼此唇舌交缠。
翌日,耿曙架上门锁死,给两头熊安排了吃的,送了封信给王宫中的毕绍,这是他们在安阳生活了六年,第一次告诉毕绍两人的藏身之处。
但那刺客,想必不会再来了,耿曙于是带着绕指柔,载着姜恒,就像他们曾经在塞外,扮作对情人时的亲昵模样,赶着车顺官道而下,渡过黄河,前往郢都江州城。
太戊六年秋,雍天子伐郢。
沿途尽是紧张迁徙的百姓,仿佛再回到了十年前那大争之,战乱频起、万民流离失所的时候。
江州虽依旧繁华,却隐隐有了颓落之气,战事将近,朱雀宫中依旧夜夜笙歌,唱响靡音。姜恒在安阳隐而居足有六年,如今最后的心头大患已除,回到郢地,当真太喜欢这热闹。
耿曙找到当年桃源戏班的领头魁明,再见故人,姜恒不甚欣喜。
“洛阳昭告天下,册你为太子炆,”魁明道,“你们知道不?这些日子,都待在哪儿?两兄弟成家了?”
“待在家里头,没成家,与恒儿相依为命过日子。”耿曙嘴唇上留了少许须,总想让自己看似更男人点,但姜恒总嫌扎人,便让他刮了,刮完耿曙又留,又被姜恒让刮。
如今耿曙,竟是有了成年男人的模样,像是已成家立业,稳重了许多,出门时胡子还是被姜恒让刮干净,只一路上长出来少许。
魁明理解地笑笑,姜恒问:“郑真呢?”
“死了,”魁明说,“六年前走的,听到项将军死的消息,便投江自尽了。”
姜恒默不作声,众人沉默片刻,姜恒叹了口气。
第200章终·山有木兮
耿曙又问:“有界圭的消息吗?”
“他去西川了,”魁明说,“与一众江湖人厮混。听说他去过沧山,又在西川建了一个刺客门派,叫白虎堂。”
这是姜恒唯一听到的好消息,总算心情好了些。
“但天底下,也没有什么杀的人了。”姜恒说。
耿曙说:“千百年后,也许还是有需的。”
魁明又道:“给你们找个地儿住下?”
耿曙放下茶杯,说:“我预备在此地开个学堂,兼作武馆,到雍人打过来以后再作别的打算,麻烦你了。”
于是姜恒与耿曙,便在江州城中住了下来,只要避开王族,当年认得他们的人并不多。半月后,耿曙的武馆很快开张,招收了不少学生,依旧以“聂先生”为名。
姜恒将武馆稍作整并,成一学馆,既授文韬,又授武略。此时已人知道,面前这名年轻师父,竟是当年手持黑剑的天下第一,更是耿渊的后人。
而教书的先生,竟是曾短暂当过一日天子的,雍国的太子炆。
江州郢国王族仍在醉生梦死,对这最后时刻的到来丝毫不惊讶。姜恒清楚耿曙的意思,他想带他前来,亲眼见证天下最终归一的这个历史时刻。
那是姜恒曾经的信念,而这一天,马上就要到来。
设若雍军久战不下,最终怒而屠城,有他俩在,只要露面,便可保全全城百姓的性命,只希望最终不会走到这一步罢了。
但战事的惨烈,依旧超乎姜恒的想象,郢国没有投降,在三天的围城战中,城内兵荒马乱,就连耿曙的武馆中的学员亦倾巢而出,前去参战。
“先生!”一名后生惊慌失措冲来,喊道,“雍军破城了,您不逃吗?”
姜恒正端坐武馆中看着一本书,说:“先生没关系,能保护自己。”
“师父呢?”那后生想起来了,又疑惑问。
“他去帮忙守城门了。”姜恒说,“你怕吗?怕就留在这儿,不会有事的。”
后生犹豫不决,又叹了口气。
姜恒说:“不想打仗,是吧?”
“我不知道。”后生很犹豫。
说投降罢,异于卖国求荣之举;说打下去罢,王族却不管百姓死活。本可以不开战,非只想保住自己的利益罢了,天下之战,俱是诸侯争端,与寻常人又有多少相干?
外头传来厮杀声,后生往外看了一眼,说:“先生,我……我去保护我爹娘和弟弟了。你当心点儿。”
“去罢。”姜恒说,随即双眼望向武馆外那深邃的黑夜。
雍军在失去了耿曙之后,唯独曾宇、汁绫二名上将军,这次军事行动,得到了新朝有官员的一致拥护,理由很简单:凭什么我们都当了天子之臣,你郢国能置身事外?
当然,表面上,有人还是说得冠冕堂皇的,这场仗必须打,不打不足以平定天下。于是曾宇率军,郑国则拨出年轻将领,参与攻伐江州之战。
没有耿曙的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