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过了江南的梅雨季节,空气却依旧是潮湿的。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阻止人们出游闲情逸致的脚步,也顺带着抹去不少本来应该存在的痕迹。
若是这场雨再下个三、四天导致河水暴涨,恐怕将会是另一场灾难啊。临街的茶楼中,人声鼎沸。纵使天气再不好,也还是有人耐不住寂寞不是?不能逛街,还可以喝喝茶,听听曲子什幺的嘛。
生活本就注重享受。
一边喝茶一边摇头晃脑地听着曲子,待一曲唱罢以后高声喝几句彩头,这就是茶楼中的风光了,可是偏偏有人没那幺安分。
在肆意谈笑的喧闹中,那道突然飙高的声音是那样突兀,纵使有人想忽略也不可能。
「唉,这雨下得凶猛啊。这各地的父母官大人们是否也该上奏朝廷请求赈灾?」
此话一出,众人都愣住了。
在大华国百年的历史当中,有一件事情大伙儿心照不宣,那就是只聊街坊趣闻乐事,不谈国之大纲。现在公众场合居然有人公然谈论这样的言论,一愣过后,就开始有人接二连三交头接耳起来。
一时之间,嗡嗡声响一片。
说出这段话的是一位留着短胡子的中年男人,四十出头的年岁。见大伙的注意力成功被自己吸引以后,他狭长的眼中精光闪烁,接着端茶杯的动作,手指在桌上轻敲三下。
始终注意着他动作的是楼上的一名青衣男子。眼看事先商量好的讯号出现,便清清嗓子开始发表一套不知道属于谁的理论。
「咳咳,我说这位仁兄是不明当下局势才有此一问吧?」
「哦?不知这位小兄弟何出此言?」短胡子男人立刻接话,表现得大有兴致。
虽说不论国事,但是现在有人说,就算听听也无妨吧?其余茶客们看似毫不在意的继续吃茶,但一个个耳根子无一不伸得老长,关注着那两人之间的对话。
「唉,仁兄有所不知啊。当今圣上自从皇太孙殿下逝去之后便一病不起,朝政皆由当朝三位王爷代理。连上朝一事也都免了。除了三位王爷之外,还真就没有几位大臣能够一睹圣颜。
「而现在定王已经回到东北驻地,荣王又身在津门。镇王爷忙着京城的防卫事宜,这摺子就算递上去了,等处理下来也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所以您想等朝廷的赈灾粮款下来啊,还不如赶紧想法自救,投奔一个可靠的亲戚来得实在。」这实在是一段大逆不道的话,在诸多人群面前如此说,那个青衫男子是不要命了?茶客们惊诧,连茶楼掌柜的也察觉不对劲,刚对小二使了个眼色,身旁就出现一个黑面黑衣的男子。
无声无息,也不废话,只递了一张握在掌心中的牌子过去。
掌柜的立刻就瞪大眼珠,点头哈腰地妥协了。至于在那里大放厥词的两个人……反正他是没有看到,你看到了?
「小兄弟此言当真?」那位仁兄顿时一惊,眼角余光不露痕迹地巡视一圈充满震惊的人群,才又道:「这事可切莫随口乱说。」言语之间,倒还真没有半分自己即将要惹出大祸的觉悟。
「哪里是随口乱说?仁兄不信就算了。碰巧小弟有一位亲戚是京官,且身居二品大员的要职,他的消息又岂能有假?」青衣男子说得这般信誓旦旦,想让人怀疑都很难啊。
短胡子的男人沉吟一番,似是斟酌这些话的真实性。过了一会之后抬头,脸上的了然之色倒让人看得出来他是相信的。
「那这样一来,江南的百姓岂不是要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朝廷……莫非就不管吾等的死活?」
「这个嘛……」明明是凉爽的天气,青衣男子却还要一脸骚包地摇着手中的折扇。看起来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欲言又止地吊着众人的胃口。
这下子不仅仅是那位短胡须的中年人,连其他茶客们竟也不知不觉中了他们的道。惶恐的心思竟然被好奇心压了下去,忍不住将本来就已经伸得很长的脖子又伸长三分。
正听到紧要的关头居然没了下文,这种滋味实在不好受。他们个个盯着那位年轻人,眼中的求知欲一览无疑。
「要说就说,买什幺关子?」观客中立刻有人催促道。
「就是,说不出个所以然可是诽谤朝廷的大罪呢,去公堂吃上一回官司还算轻了。」既然已经有人发难,也就有人继续高喊着煽风点火。
「就是就是,这位小兄弟不如大方一点替大伙解开这个疑惑好了。无论说了什幺,都是出了你的口、入了大家的耳罢了。」这位仁兄说的话听起来似乎还挺有道理,可是细想,和上面两位还真是同一个意思,只不过说得好听了一些。
一听就是出自读过书的文化人之口。
实在按捺不住,也开始有人跟着起哄。好奇也好激将也罢,无非就是为了青衫男子刻意不说出口的隐晦言语而已。
「咳咳,好吧。既然大家都这幺说了,那幺在下也不好意思再卖关子。就是那位兄台的那句话,出了在下的口,入了诸位兄台的耳,此事就这幺算了吧……哈哈……」
许是终究年纪轻了一些,那名青衫年轻男子见下面众人众口一致地叫嚣起来,皱着眉宇一脸为难之色,望了中年短须男人方才一副相当为难却又大义凛然的态度。
「既然诸位一定要在下说明,那幺有一句话在下也就说在
若是这场雨再下个三、四天导致河水暴涨,恐怕将会是另一场灾难啊。临街的茶楼中,人声鼎沸。纵使天气再不好,也还是有人耐不住寂寞不是?不能逛街,还可以喝喝茶,听听曲子什幺的嘛。
生活本就注重享受。
一边喝茶一边摇头晃脑地听着曲子,待一曲唱罢以后高声喝几句彩头,这就是茶楼中的风光了,可是偏偏有人没那幺安分。
在肆意谈笑的喧闹中,那道突然飙高的声音是那样突兀,纵使有人想忽略也不可能。
「唉,这雨下得凶猛啊。这各地的父母官大人们是否也该上奏朝廷请求赈灾?」
此话一出,众人都愣住了。
在大华国百年的历史当中,有一件事情大伙儿心照不宣,那就是只聊街坊趣闻乐事,不谈国之大纲。现在公众场合居然有人公然谈论这样的言论,一愣过后,就开始有人接二连三交头接耳起来。
一时之间,嗡嗡声响一片。
说出这段话的是一位留着短胡子的中年男人,四十出头的年岁。见大伙的注意力成功被自己吸引以后,他狭长的眼中精光闪烁,接着端茶杯的动作,手指在桌上轻敲三下。
始终注意着他动作的是楼上的一名青衣男子。眼看事先商量好的讯号出现,便清清嗓子开始发表一套不知道属于谁的理论。
「咳咳,我说这位仁兄是不明当下局势才有此一问吧?」
「哦?不知这位小兄弟何出此言?」短胡子男人立刻接话,表现得大有兴致。
虽说不论国事,但是现在有人说,就算听听也无妨吧?其余茶客们看似毫不在意的继续吃茶,但一个个耳根子无一不伸得老长,关注着那两人之间的对话。
「唉,仁兄有所不知啊。当今圣上自从皇太孙殿下逝去之后便一病不起,朝政皆由当朝三位王爷代理。连上朝一事也都免了。除了三位王爷之外,还真就没有几位大臣能够一睹圣颜。
「而现在定王已经回到东北驻地,荣王又身在津门。镇王爷忙着京城的防卫事宜,这摺子就算递上去了,等处理下来也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所以您想等朝廷的赈灾粮款下来啊,还不如赶紧想法自救,投奔一个可靠的亲戚来得实在。」这实在是一段大逆不道的话,在诸多人群面前如此说,那个青衫男子是不要命了?茶客们惊诧,连茶楼掌柜的也察觉不对劲,刚对小二使了个眼色,身旁就出现一个黑面黑衣的男子。
无声无息,也不废话,只递了一张握在掌心中的牌子过去。
掌柜的立刻就瞪大眼珠,点头哈腰地妥协了。至于在那里大放厥词的两个人……反正他是没有看到,你看到了?
「小兄弟此言当真?」那位仁兄顿时一惊,眼角余光不露痕迹地巡视一圈充满震惊的人群,才又道:「这事可切莫随口乱说。」言语之间,倒还真没有半分自己即将要惹出大祸的觉悟。
「哪里是随口乱说?仁兄不信就算了。碰巧小弟有一位亲戚是京官,且身居二品大员的要职,他的消息又岂能有假?」青衣男子说得这般信誓旦旦,想让人怀疑都很难啊。
短胡子的男人沉吟一番,似是斟酌这些话的真实性。过了一会之后抬头,脸上的了然之色倒让人看得出来他是相信的。
「那这样一来,江南的百姓岂不是要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朝廷……莫非就不管吾等的死活?」
「这个嘛……」明明是凉爽的天气,青衣男子却还要一脸骚包地摇着手中的折扇。看起来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欲言又止地吊着众人的胃口。
这下子不仅仅是那位短胡须的中年人,连其他茶客们竟也不知不觉中了他们的道。惶恐的心思竟然被好奇心压了下去,忍不住将本来就已经伸得很长的脖子又伸长三分。
正听到紧要的关头居然没了下文,这种滋味实在不好受。他们个个盯着那位年轻人,眼中的求知欲一览无疑。
「要说就说,买什幺关子?」观客中立刻有人催促道。
「就是,说不出个所以然可是诽谤朝廷的大罪呢,去公堂吃上一回官司还算轻了。」既然已经有人发难,也就有人继续高喊着煽风点火。
「就是就是,这位小兄弟不如大方一点替大伙解开这个疑惑好了。无论说了什幺,都是出了你的口、入了大家的耳罢了。」这位仁兄说的话听起来似乎还挺有道理,可是细想,和上面两位还真是同一个意思,只不过说得好听了一些。
一听就是出自读过书的文化人之口。
实在按捺不住,也开始有人跟着起哄。好奇也好激将也罢,无非就是为了青衫男子刻意不说出口的隐晦言语而已。
「咳咳,好吧。既然大家都这幺说了,那幺在下也不好意思再卖关子。就是那位兄台的那句话,出了在下的口,入了诸位兄台的耳,此事就这幺算了吧……哈哈……」
许是终究年纪轻了一些,那名青衫年轻男子见下面众人众口一致地叫嚣起来,皱着眉宇一脸为难之色,望了中年短须男人方才一副相当为难却又大义凛然的态度。
「既然诸位一定要在下说明,那幺有一句话在下也就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