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回到了应该的位置。
姜柳芍意识到,离开并不是一个难以接受的选择,因为人的环境的确会影响很多,她想,也许她会因为这样一段荒唐的恋情而变得娇气,不再适应以前那种枯燥的生活。
然而,事实证明,她依旧两点一线地穿梭在工作和出租屋,依旧在下班的路上拐进常去的小摊,站在简陋的塑料棚子下,用手机付款,买几样便宜的路边摊小吃,狼狈地用牙签刺着热腾腾的食物,一口接一口地吃,路灯的光从棚顶穿过,打在油腻的塑料袋上,那些细小的蒸汽在冷风里迅速消散。她在角落里找到一个没有人靠近的位子站定,任由热气扑到脸上,带着食物的香味,连同空气中氤氲着的、伴随着油烟的寒冷空气一起吸进肺里。生活仍然是一盘需要她精打细算的账,数着每天的支出和收入,挑选最划算的购物平台,算着每个月的房租和零碎的开销。晚上回到家,姜柳芍会坐在硬邦邦的最便宜的宜家椅子上,把今天买的东西摊开在桌上,挑挑拣拣,认真算好每一块钱的去处。
她依旧每天从熟悉的车站挤上公交,又在熟悉的地点下车换乘地铁。早晨的阳光透过城市的雾霭,从车窗外照进来,洒在她的脸上,连同车厢里其他人一起,静静地被晨光包裹。车厢里充斥着清晨的冷空气,汗水味、香水味和洗涤剂的味道混杂在一起,挥之不去。清晨熬夜加班的疲惫从空气中散发出来,散落在人们的脸上,眼角的青黑色依旧顽固地留在那里。她靠着车窗,盯着飞速掠过的街道,视线随着树影闪过,却没有停留,心思被地铁的震动晃得有些模糊。那些飞快而规律的瞬间把她拉回现实,但又没有完全带走她的困顿。地铁呼啸而至,门打开,冷风从门口涌进来,推着人群的身影走向门内。拥挤的脚步声如潮水,步伐缓慢却有力。姜柳芍被人群推着往前走,身体随着身旁的人挤进车厢。站在车厢内,她抬手抓紧吊环,身体随着列车的节奏晃动,脚尖努力点地维持平衡。车厢内,空气愈发沉闷,肩膀偶尔被背后的书包碰到,肘部有时无意间蹭过陌生人的衣袖。身边人的呼吸声、低语声交织在一起,混合在列车的轨道声中,耳朵里传来一阵轻微的嗡嗡声,像一层无形的幕布笼罩在她周围。
地铁车厢、公交站台、药厂的车间,每天这样周而复始。她穿梭在这些地方,像是生活中的一个格子,格子之间有固定的通道,每一步都走在那条被无数人踩过的路上,路过的风景每天看似不同,但其实每天都一样。她的动作和思绪都机械而规律,每一个步骤不需要过多思考,只是本能地重复。
她不免甚至会认为有人会在背后闲言碎语一番——比如同事们在茶水间聊天时可能会问:“怎么最近没看见你那有钱的男友啊?”她想象着她们的语气、眼神,带着笑意的好奇,还有那些话背后的隐隐的兴味。姜柳芍在一旁默默地听着,心里有一种不易察觉的紧张。她在公司里从不多说关于黎成毅的事,所有人都不知道她曾经交往过的那个有钱人是现在那个要收购他们药厂的大集团的少爷,那些片段零碎、模糊,已经被时间抹去锋利的棱角,变成一些无关紧要的闲谈。
她偶尔会想象自己和黎成毅在药厂的走廊里打上照面,黎成毅穿着西装,夹着公文包,步伐依旧沉稳,目光不带任何情绪。他们擦肩而过的时候,或许他还会用那种表情看她——不是责备,也不是愤怒,只是一种平淡的、毫无波澜的目光,对于她的选择的轻蔑,不解,或者说,他的眼里根本没有她。她想着,黎成毅的步伐不会有任何停顿,依旧和以前一样干脆,甚至连回头看她一眼的余地都不会有。她只会看见他的背影慢慢远去,消失在走廊的尽头。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发生。真相总是如此简单,再多的猜测也好,预感也罢,最终一切都回归到了原来的轨迹。那些过于夸张的焦虑没有出现,她以为自己会再次陷入那些记忆的纠缠中,但实际上,一切都显得如此平静。她发现,办公室里的同事们对于她的私人生活并不感兴趣,每个人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偶尔会有几句不痛不痒的闲聊,但并不会有人刻意追问她的感情状态,唯一出现过的探究也只有自己运营的那个账号下面的评论会有一两句:“怎么换房间背景了?”这类的询问。那些她曾经担心的、设想过的、甚至隐隐害怕的场景,从未真正上演。
黎成毅也几乎再也没有在药厂出现。他确实很忙,从这一方面,姜柳芍的确过于苛刻计算过一件事情——他曾经确实为了她做出了让步,曾经试图通过他的方式弥补些什么,但姜柳芍现在再去深究这些占比的多与少,都显得不再重要。这些曾经让她失眠的细节,如今想来不过是她在那段关系里消耗的多余情感,是一场消耗战,带着不甘和报复的意味,几乎是她自己在和自己的过去纠缠不清。她对自己过度的在意感到疲惫,那些执着的追问和琢磨,似乎只是在为自己的痛苦寻找出口,仿佛只有通过贬低黎成毅的“仁者之心”,她才能够为自己争取一点心理上的胜利。
当她再次躺在那个楼间距狭小、采光不佳的出租房间的床上时,姜柳芍难以置信地发现,自己的心终于平稳下来了。那些曾经折磨她的情感波动,那些让她夜不能寐的思绪,突然之间都消失了。她静静地躺在床上,听着窗外偶尔传来的汽车引擎声和风吹动塑料袋的声音,身边是带着洗衣液香味的床单,贴在她脸上,柔软而冰凉。她租的这间房子虽然狭窄,
姜柳芍意识到,离开并不是一个难以接受的选择,因为人的环境的确会影响很多,她想,也许她会因为这样一段荒唐的恋情而变得娇气,不再适应以前那种枯燥的生活。
然而,事实证明,她依旧两点一线地穿梭在工作和出租屋,依旧在下班的路上拐进常去的小摊,站在简陋的塑料棚子下,用手机付款,买几样便宜的路边摊小吃,狼狈地用牙签刺着热腾腾的食物,一口接一口地吃,路灯的光从棚顶穿过,打在油腻的塑料袋上,那些细小的蒸汽在冷风里迅速消散。她在角落里找到一个没有人靠近的位子站定,任由热气扑到脸上,带着食物的香味,连同空气中氤氲着的、伴随着油烟的寒冷空气一起吸进肺里。生活仍然是一盘需要她精打细算的账,数着每天的支出和收入,挑选最划算的购物平台,算着每个月的房租和零碎的开销。晚上回到家,姜柳芍会坐在硬邦邦的最便宜的宜家椅子上,把今天买的东西摊开在桌上,挑挑拣拣,认真算好每一块钱的去处。
她依旧每天从熟悉的车站挤上公交,又在熟悉的地点下车换乘地铁。早晨的阳光透过城市的雾霭,从车窗外照进来,洒在她的脸上,连同车厢里其他人一起,静静地被晨光包裹。车厢里充斥着清晨的冷空气,汗水味、香水味和洗涤剂的味道混杂在一起,挥之不去。清晨熬夜加班的疲惫从空气中散发出来,散落在人们的脸上,眼角的青黑色依旧顽固地留在那里。她靠着车窗,盯着飞速掠过的街道,视线随着树影闪过,却没有停留,心思被地铁的震动晃得有些模糊。那些飞快而规律的瞬间把她拉回现实,但又没有完全带走她的困顿。地铁呼啸而至,门打开,冷风从门口涌进来,推着人群的身影走向门内。拥挤的脚步声如潮水,步伐缓慢却有力。姜柳芍被人群推着往前走,身体随着身旁的人挤进车厢。站在车厢内,她抬手抓紧吊环,身体随着列车的节奏晃动,脚尖努力点地维持平衡。车厢内,空气愈发沉闷,肩膀偶尔被背后的书包碰到,肘部有时无意间蹭过陌生人的衣袖。身边人的呼吸声、低语声交织在一起,混合在列车的轨道声中,耳朵里传来一阵轻微的嗡嗡声,像一层无形的幕布笼罩在她周围。
地铁车厢、公交站台、药厂的车间,每天这样周而复始。她穿梭在这些地方,像是生活中的一个格子,格子之间有固定的通道,每一步都走在那条被无数人踩过的路上,路过的风景每天看似不同,但其实每天都一样。她的动作和思绪都机械而规律,每一个步骤不需要过多思考,只是本能地重复。
她不免甚至会认为有人会在背后闲言碎语一番——比如同事们在茶水间聊天时可能会问:“怎么最近没看见你那有钱的男友啊?”她想象着她们的语气、眼神,带着笑意的好奇,还有那些话背后的隐隐的兴味。姜柳芍在一旁默默地听着,心里有一种不易察觉的紧张。她在公司里从不多说关于黎成毅的事,所有人都不知道她曾经交往过的那个有钱人是现在那个要收购他们药厂的大集团的少爷,那些片段零碎、模糊,已经被时间抹去锋利的棱角,变成一些无关紧要的闲谈。
她偶尔会想象自己和黎成毅在药厂的走廊里打上照面,黎成毅穿着西装,夹着公文包,步伐依旧沉稳,目光不带任何情绪。他们擦肩而过的时候,或许他还会用那种表情看她——不是责备,也不是愤怒,只是一种平淡的、毫无波澜的目光,对于她的选择的轻蔑,不解,或者说,他的眼里根本没有她。她想着,黎成毅的步伐不会有任何停顿,依旧和以前一样干脆,甚至连回头看她一眼的余地都不会有。她只会看见他的背影慢慢远去,消失在走廊的尽头。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发生。真相总是如此简单,再多的猜测也好,预感也罢,最终一切都回归到了原来的轨迹。那些过于夸张的焦虑没有出现,她以为自己会再次陷入那些记忆的纠缠中,但实际上,一切都显得如此平静。她发现,办公室里的同事们对于她的私人生活并不感兴趣,每个人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偶尔会有几句不痛不痒的闲聊,但并不会有人刻意追问她的感情状态,唯一出现过的探究也只有自己运营的那个账号下面的评论会有一两句:“怎么换房间背景了?”这类的询问。那些她曾经担心的、设想过的、甚至隐隐害怕的场景,从未真正上演。
黎成毅也几乎再也没有在药厂出现。他确实很忙,从这一方面,姜柳芍的确过于苛刻计算过一件事情——他曾经确实为了她做出了让步,曾经试图通过他的方式弥补些什么,但姜柳芍现在再去深究这些占比的多与少,都显得不再重要。这些曾经让她失眠的细节,如今想来不过是她在那段关系里消耗的多余情感,是一场消耗战,带着不甘和报复的意味,几乎是她自己在和自己的过去纠缠不清。她对自己过度的在意感到疲惫,那些执着的追问和琢磨,似乎只是在为自己的痛苦寻找出口,仿佛只有通过贬低黎成毅的“仁者之心”,她才能够为自己争取一点心理上的胜利。
当她再次躺在那个楼间距狭小、采光不佳的出租房间的床上时,姜柳芍难以置信地发现,自己的心终于平稳下来了。那些曾经折磨她的情感波动,那些让她夜不能寐的思绪,突然之间都消失了。她静静地躺在床上,听着窗外偶尔传来的汽车引擎声和风吹动塑料袋的声音,身边是带着洗衣液香味的床单,贴在她脸上,柔软而冰凉。她租的这间房子虽然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