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9月下旬着手大纲,2013年10月5日在红JJ开始连载,到2014年10月2日晚在长佩完结,历时1年。1年之于创作活跃的网络小说圈来说算不得什幺可说道的,然于我自己而言则是一场艰苦的马拉松。
从更新速度来看,我不能说自己是一直跑到终点的,但即便是爬,我也爬到了终点线。我为坚持到底的自己感到高兴,也很想为自己鼓掌。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这句话我从我小学时第一次背起就深深记在心里,我只是个普通人,非重器之才,不敢说能一举写出优秀作品,那幺就尽量鞭策自己,不求人前最好,但一定是有始有终,这样既不会辜负自己这一年的辛苦,更不会觉得亏欠于每一个真心相待的读者。
我能坚持下来的动力除了来自读者们的信任和鼓励外,还有源于自己的小小私心。一则是想把这些年来的一些感悟、所见所闻和憧憬以小说这个载体杂糅式的呈现出来,作为一个纪念册,多少年后可以翻出这本书回顾在这个年纪的自己的所思所想;二则是想带来一些正能量,在感染更多人的同时,也注入自己更多信心。
第二则中提到的正能量又包含了两个方面,首先是想唤起人们对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的了解、理解甚至关注。其次是鼓励身处逆境中的人们,用意志力和智慧让自己越来越好,走出阴影。而这两点正是我抛开萌攻受属性外,写这个故事最直接的原因和动力。
先说第一个方面“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我之前就透露过我的家族中有过亲人患有这两种病症,抑郁症对于病人本身的折磨,我们很难体会百分之一,但是作为照顾者、陪伴者因此受到的痛苦,如果没有类似经历,根本无法想象。这是对耐心、信任、爱心、责任的考验,毫不夸张地说,就是身心俱疲、心力交瘁。抑郁症病人在发病时展现出来的绝望、自暴自弃、焦虑时时刻刻感染、影响着周围的人,人说到底都是感情动物,外界信号的输入必然会造成心理上的投射,或许可以对外强颜欢笑,但是当你想起家里有着这幺一位抑郁症患者要照料、要哄、要足够耐心地守护,而且你还不知道医生开的这些药吃下去到底有没有用,到底什幺时候才能起效,那种暗无天日的感觉真的很绝望,因为现实里有很多人吃了十几年的药都未能摆脱这条大黑狗。而个别病人还有暴躁的情况,这也会导致一些对陪伴者身体上的伤害,被打被推则是稀松平常。
所以,当我在一些论坛看帖子时,每当看到一些发言者明明对这个病症的实际情况知之甚少甚至歪解,就直接给人扣上“矫情”、“无病呻吟”、“赶时髦”的帽子,或是一些中二少女错误地将抑郁症当成是“狂霸酷炫拽”的病来装X格,就很想理论一番,然而这显然是徒劳,所以在构思这个小说的时候,我想以此为载体,在娱乐读者的同时,顺便让正在看这个故事的人对这个病有些相对正确的、初步的了解。而我也相信,每一个感动于欧总和小孟爱情的读者,也能体会出作为陪伴者“小孟”的辛酸和不易。
因此,写这个抑郁症故事的时候,不仅仅是写给对这个病不了解的路人看,更是给正在读这个故事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患者的陪伴者以信心和力量,我想通过这个美满的爱情故事,告诉抑郁症患者,你们要相信自己的家人、朋友,更要相信自己可以遇到一个孟维这样的人,全心全意地爱你,陪着你,等你康复;同时我也想通过塑造孟维这个坚韧、踏实、充满责任感的男人给抑郁症陪伴者一个平行空间里的“伙伴”,让他们知道,他们并非孤军奋战,世上还有很多很多和他们遭遇类似的人,对自己的家人、朋友不离不弃。而我也坚信,现实世界里,这样有责任、默默付出、坚持守护的人只可能更多、更多。
如果说抑郁症还算是个和我们关系不大的病,那幺阿尔茨海默病可以算得上每个家庭都要注意的。因为,我们的家里都有老人。文里用Aloha队长家里的事讲这个病,欧总做慈善手环,一则是推动主线情节,二则也是想唤起大家的注意,多多关爱老人,多多陪伴老人,早早发现应对。
网络小说多以消遣娱乐调节心情为主,我写这个故事大体也有这个作用,但又不全是。因为我个人对中长篇小说的理解是,他必须是有精神内涵,可以是作者的价值观输出,可以是单纯符合时代精神,总之世俗小说植根于世俗必然反应生活百态,而生活百态的背后则是人们的精神活动和精神追求,这也是为什幺很多读者在看完《日久》后都告诉我,他们眼中的欧总和小孟仿佛是生活在我们世界里的活生生的人,正是因为他们有想法、有追求、有弱点、有缺点,有三观体系,他们才看起来那幺真实。
欧总看似玩世不恭,实则很有原则,沉稳如山。凡是以理性为先,有长远规划,亦是个具备极强行动力和执行力的人,善于决断,更善于随机应变,以退为进,能屈能伸,这样的人不仅在我金手指之下让很多人为之迷倒,就连现实中的读者们也颇为赞赏。他的价值观体系我也不用赘述,想必读过故事的你们也能归纳出来;小孟看似心眼软、耳根软,柔如水,然而这股子柔软里却蕴含着刚毅,正是因为柔而随,才可以无论放在哪个环境里都能很好的适应,如同装入不同形状器皿的水那样,可方、可圆、可椭、
从更新速度来看,我不能说自己是一直跑到终点的,但即便是爬,我也爬到了终点线。我为坚持到底的自己感到高兴,也很想为自己鼓掌。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这句话我从我小学时第一次背起就深深记在心里,我只是个普通人,非重器之才,不敢说能一举写出优秀作品,那幺就尽量鞭策自己,不求人前最好,但一定是有始有终,这样既不会辜负自己这一年的辛苦,更不会觉得亏欠于每一个真心相待的读者。
我能坚持下来的动力除了来自读者们的信任和鼓励外,还有源于自己的小小私心。一则是想把这些年来的一些感悟、所见所闻和憧憬以小说这个载体杂糅式的呈现出来,作为一个纪念册,多少年后可以翻出这本书回顾在这个年纪的自己的所思所想;二则是想带来一些正能量,在感染更多人的同时,也注入自己更多信心。
第二则中提到的正能量又包含了两个方面,首先是想唤起人们对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的了解、理解甚至关注。其次是鼓励身处逆境中的人们,用意志力和智慧让自己越来越好,走出阴影。而这两点正是我抛开萌攻受属性外,写这个故事最直接的原因和动力。
先说第一个方面“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我之前就透露过我的家族中有过亲人患有这两种病症,抑郁症对于病人本身的折磨,我们很难体会百分之一,但是作为照顾者、陪伴者因此受到的痛苦,如果没有类似经历,根本无法想象。这是对耐心、信任、爱心、责任的考验,毫不夸张地说,就是身心俱疲、心力交瘁。抑郁症病人在发病时展现出来的绝望、自暴自弃、焦虑时时刻刻感染、影响着周围的人,人说到底都是感情动物,外界信号的输入必然会造成心理上的投射,或许可以对外强颜欢笑,但是当你想起家里有着这幺一位抑郁症患者要照料、要哄、要足够耐心地守护,而且你还不知道医生开的这些药吃下去到底有没有用,到底什幺时候才能起效,那种暗无天日的感觉真的很绝望,因为现实里有很多人吃了十几年的药都未能摆脱这条大黑狗。而个别病人还有暴躁的情况,这也会导致一些对陪伴者身体上的伤害,被打被推则是稀松平常。
所以,当我在一些论坛看帖子时,每当看到一些发言者明明对这个病症的实际情况知之甚少甚至歪解,就直接给人扣上“矫情”、“无病呻吟”、“赶时髦”的帽子,或是一些中二少女错误地将抑郁症当成是“狂霸酷炫拽”的病来装X格,就很想理论一番,然而这显然是徒劳,所以在构思这个小说的时候,我想以此为载体,在娱乐读者的同时,顺便让正在看这个故事的人对这个病有些相对正确的、初步的了解。而我也相信,每一个感动于欧总和小孟爱情的读者,也能体会出作为陪伴者“小孟”的辛酸和不易。
因此,写这个抑郁症故事的时候,不仅仅是写给对这个病不了解的路人看,更是给正在读这个故事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患者的陪伴者以信心和力量,我想通过这个美满的爱情故事,告诉抑郁症患者,你们要相信自己的家人、朋友,更要相信自己可以遇到一个孟维这样的人,全心全意地爱你,陪着你,等你康复;同时我也想通过塑造孟维这个坚韧、踏实、充满责任感的男人给抑郁症陪伴者一个平行空间里的“伙伴”,让他们知道,他们并非孤军奋战,世上还有很多很多和他们遭遇类似的人,对自己的家人、朋友不离不弃。而我也坚信,现实世界里,这样有责任、默默付出、坚持守护的人只可能更多、更多。
如果说抑郁症还算是个和我们关系不大的病,那幺阿尔茨海默病可以算得上每个家庭都要注意的。因为,我们的家里都有老人。文里用Aloha队长家里的事讲这个病,欧总做慈善手环,一则是推动主线情节,二则也是想唤起大家的注意,多多关爱老人,多多陪伴老人,早早发现应对。
网络小说多以消遣娱乐调节心情为主,我写这个故事大体也有这个作用,但又不全是。因为我个人对中长篇小说的理解是,他必须是有精神内涵,可以是作者的价值观输出,可以是单纯符合时代精神,总之世俗小说植根于世俗必然反应生活百态,而生活百态的背后则是人们的精神活动和精神追求,这也是为什幺很多读者在看完《日久》后都告诉我,他们眼中的欧总和小孟仿佛是生活在我们世界里的活生生的人,正是因为他们有想法、有追求、有弱点、有缺点,有三观体系,他们才看起来那幺真实。
欧总看似玩世不恭,实则很有原则,沉稳如山。凡是以理性为先,有长远规划,亦是个具备极强行动力和执行力的人,善于决断,更善于随机应变,以退为进,能屈能伸,这样的人不仅在我金手指之下让很多人为之迷倒,就连现实中的读者们也颇为赞赏。他的价值观体系我也不用赘述,想必读过故事的你们也能归纳出来;小孟看似心眼软、耳根软,柔如水,然而这股子柔软里却蕴含着刚毅,正是因为柔而随,才可以无论放在哪个环境里都能很好的适应,如同装入不同形状器皿的水那样,可方、可圆、可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