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你想怎么对我,我都没话可说。可我既然出了这件事,也就不打算回头了……”
院里突然静得可怕,所有的人闻言脸色大变,简直惊愕之极。狄小毛一跃而起,将板凳狠狠向他砸去:“你个给脸不要脸的东西!你这也叫人话?!我把话说绝了,你要是铁了心不要这个家,那你就滚蛋,永远也不要回来!”
狄庆槐灵巧地一闪,板凳没有砸着他。“好,我这就走,马上走!”他边喊却边冲进了自家的小楼,砰地一声关死了门。
狄家长辈一片叫骂,有人还上前气恼地拍打木门。在这一片混乱中,只有秋云十分冷静沉着,她的眼泪早流干了,她的任务也完成了,她奉公爹之命给了丈夫最后这个机会,她不再抱任何希望了。
于是她也大步走出了狄家大院。非狄姓家族的瞿志平和馨兰正焦急地等在大门外,他们没资格参加这个“会议”,但是结局却早在他们意料之中。既然已知结局还要逼着狄小毛走这个过场,瞿志平也是有他的深谋远虑的,他不能背赶走狄庆槐的罪名,更不愿在将来为此承担什么后果。
关于将来,他倒比在场的所有人都乐观,他深知急于出走的狄庆槐即使不出这个岔子也会找那个“借口”一走了之的;但他认定了也许用不了多久狄庆槐就会重新回来的,就像他瞿志平自己一样……中国人的乡土观念根深蒂固,在全世界都是独一份儿,别说背个挎包出去打工、流浪,君不见多少香港、台湾的世界级亿万富翁,最后也总是憧憬着“叶落归根”……
长久的沉默后,瞿志平对秋云说:“秋云,我看,你暂时避一避吧,平息一下,给庆槐点儿时间让他冷静下来,他现在是太冲动了……”
秋云看着馨兰手里牵着的孩子,囡囡也望着妈妈:“妈妈,你和我爸吵架了?”
秋云强作笑脸,摇摇头。为了孩子,她什么都能忍受。当天她再没有回家,由吴馨兰陪着,带着囡囡住进馨兰公司里的那间临时宿舍。
两姐妹一个有家不愿归,一个有家不能归,两人一直聊到深夜,说到伤心处,忍不住抱头痛哭。秋云告诉馨兰,不管狄庆槐态度如何,她决定回娘家住一阵子。她是无锡人,老家在太湖边上的—个幽静而优美的小山村,离这儿有百十里路。馨兰瞧着已经熟睡的囡囡,惊问她孩子怎么办?秋云说,她已经打定主意,让念小学二年级的囡囡在老家村小插班念上一学期;至于回不回狄家湾,明年开春再说吧……馨兰没再劝她了,事到如今只好如此。她感到,秋云心里并没有最后绝望……
的确,她和瞿志平的判断没错,狄庆槐也说,也许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回来的。但现在他是非走不可。狄姓家族中惟一不想阻拦他的,只有她妈妈。识字不多的老太太其实比一大群老少爷们儿更明智也更现实,因为她也懂得强扭的瓜不甜这个最简单的道理。当院里的老人们陆续散光后,瞿志平敲开了庆槐的家门,也只有他才能敲开。在这之前他让狄家的人都避开了,他觉得自己满有把握的。
屋里一片凌乱。狄庆槐正在收拾着东西,把日用必需品等什物,一古脑儿塞进一只挺洋气的行李箱里。这箱子还是他上次离开上海时买的,现在里面已经有了几件换洗衣服,当然还是秋云替他洗净的,但是放进这箱子的却是母亲。
老太太无论再怎样喜欢媳妇,当小俩口发生矛盾时却总是站在儿子一边。昨天儿子一回村就赶到卫生所看孙女时,老太太就本能地意识到这村这家是再也留不住他了,她没责备儿子一句,只是含着老泪提醒儿子,若真的往上海去,就找你姑父,有他照顾你,妈才放心……那时候狄庆槐怀抱女儿望着老妈,泪如泉涌。
用不着走什么过场,瞿志平一进门便开口了,苦口婆心地试着最后一次劝他:
“庆槐,听我一句话,给老头儿认个错,再写个检讨,然后把嫂子接回来,—个家又团团圆圆的了……何必硬要一条死胡同走到底?”
狄庆槐抬起头:“志平,我今天就跟你说实话吧,这条路,我是迟早都要走的。就算我和玉贞没这回事儿,我也会找机会找借口走的!”
瞿志平沉吟半晌,终于问:“庆槐,说到底,是不是因为……我的缘故?”
“也许……是这样吧,但这不能怨你,志平,”狄庆槐神色十分真诚,“原先在村里、在厂里、在公司里,我是谁也打不上眼的,可是你一回来,我就再找不到这种感觉了。我不得不承认,跟你比我各方面都差一大截,你一回来,我就晓得在狄家湾我算完了,没我的戏了,我该离开了……只是一直输不下这口气,也一直在找一个理由。我们中国人干什么事不都要讲个名正言顺吗?爱谁不爱谁,都要有一个理由,走与不走,也得有个理由……不过这理由得我自己来提供,我不能叫谁硬赶我走!”
瞿志平沉思了好久,然后短促地说:“好吧,既然这样,我也就不再劝你了,多保重。”
说着他转身向门口走去。不料狄庆槐又叫住了他:“志平,我这一两年做下的事,确实对不起狄家湾的父老乡亲,也对不起我家的人。不过说到底我还是狄家湾的人,出去之后无论如何,我也不会像狄炳根那样只会自己捞钱,有机会我肯定还是要为我们公司做些事的,我保证……”
瞿志平忽的觉得又有几分希望了,急忙拉住他:“庆槐,这
院里突然静得可怕,所有的人闻言脸色大变,简直惊愕之极。狄小毛一跃而起,将板凳狠狠向他砸去:“你个给脸不要脸的东西!你这也叫人话?!我把话说绝了,你要是铁了心不要这个家,那你就滚蛋,永远也不要回来!”
狄庆槐灵巧地一闪,板凳没有砸着他。“好,我这就走,马上走!”他边喊却边冲进了自家的小楼,砰地一声关死了门。
狄家长辈一片叫骂,有人还上前气恼地拍打木门。在这一片混乱中,只有秋云十分冷静沉着,她的眼泪早流干了,她的任务也完成了,她奉公爹之命给了丈夫最后这个机会,她不再抱任何希望了。
于是她也大步走出了狄家大院。非狄姓家族的瞿志平和馨兰正焦急地等在大门外,他们没资格参加这个“会议”,但是结局却早在他们意料之中。既然已知结局还要逼着狄小毛走这个过场,瞿志平也是有他的深谋远虑的,他不能背赶走狄庆槐的罪名,更不愿在将来为此承担什么后果。
关于将来,他倒比在场的所有人都乐观,他深知急于出走的狄庆槐即使不出这个岔子也会找那个“借口”一走了之的;但他认定了也许用不了多久狄庆槐就会重新回来的,就像他瞿志平自己一样……中国人的乡土观念根深蒂固,在全世界都是独一份儿,别说背个挎包出去打工、流浪,君不见多少香港、台湾的世界级亿万富翁,最后也总是憧憬着“叶落归根”……
长久的沉默后,瞿志平对秋云说:“秋云,我看,你暂时避一避吧,平息一下,给庆槐点儿时间让他冷静下来,他现在是太冲动了……”
秋云看着馨兰手里牵着的孩子,囡囡也望着妈妈:“妈妈,你和我爸吵架了?”
秋云强作笑脸,摇摇头。为了孩子,她什么都能忍受。当天她再没有回家,由吴馨兰陪着,带着囡囡住进馨兰公司里的那间临时宿舍。
两姐妹一个有家不愿归,一个有家不能归,两人一直聊到深夜,说到伤心处,忍不住抱头痛哭。秋云告诉馨兰,不管狄庆槐态度如何,她决定回娘家住一阵子。她是无锡人,老家在太湖边上的—个幽静而优美的小山村,离这儿有百十里路。馨兰瞧着已经熟睡的囡囡,惊问她孩子怎么办?秋云说,她已经打定主意,让念小学二年级的囡囡在老家村小插班念上一学期;至于回不回狄家湾,明年开春再说吧……馨兰没再劝她了,事到如今只好如此。她感到,秋云心里并没有最后绝望……
的确,她和瞿志平的判断没错,狄庆槐也说,也许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回来的。但现在他是非走不可。狄姓家族中惟一不想阻拦他的,只有她妈妈。识字不多的老太太其实比一大群老少爷们儿更明智也更现实,因为她也懂得强扭的瓜不甜这个最简单的道理。当院里的老人们陆续散光后,瞿志平敲开了庆槐的家门,也只有他才能敲开。在这之前他让狄家的人都避开了,他觉得自己满有把握的。
屋里一片凌乱。狄庆槐正在收拾着东西,把日用必需品等什物,一古脑儿塞进一只挺洋气的行李箱里。这箱子还是他上次离开上海时买的,现在里面已经有了几件换洗衣服,当然还是秋云替他洗净的,但是放进这箱子的却是母亲。
老太太无论再怎样喜欢媳妇,当小俩口发生矛盾时却总是站在儿子一边。昨天儿子一回村就赶到卫生所看孙女时,老太太就本能地意识到这村这家是再也留不住他了,她没责备儿子一句,只是含着老泪提醒儿子,若真的往上海去,就找你姑父,有他照顾你,妈才放心……那时候狄庆槐怀抱女儿望着老妈,泪如泉涌。
用不着走什么过场,瞿志平一进门便开口了,苦口婆心地试着最后一次劝他:
“庆槐,听我一句话,给老头儿认个错,再写个检讨,然后把嫂子接回来,—个家又团团圆圆的了……何必硬要一条死胡同走到底?”
狄庆槐抬起头:“志平,我今天就跟你说实话吧,这条路,我是迟早都要走的。就算我和玉贞没这回事儿,我也会找机会找借口走的!”
瞿志平沉吟半晌,终于问:“庆槐,说到底,是不是因为……我的缘故?”
“也许……是这样吧,但这不能怨你,志平,”狄庆槐神色十分真诚,“原先在村里、在厂里、在公司里,我是谁也打不上眼的,可是你一回来,我就再找不到这种感觉了。我不得不承认,跟你比我各方面都差一大截,你一回来,我就晓得在狄家湾我算完了,没我的戏了,我该离开了……只是一直输不下这口气,也一直在找一个理由。我们中国人干什么事不都要讲个名正言顺吗?爱谁不爱谁,都要有一个理由,走与不走,也得有个理由……不过这理由得我自己来提供,我不能叫谁硬赶我走!”
瞿志平沉思了好久,然后短促地说:“好吧,既然这样,我也就不再劝你了,多保重。”
说着他转身向门口走去。不料狄庆槐又叫住了他:“志平,我这一两年做下的事,确实对不起狄家湾的父老乡亲,也对不起我家的人。不过说到底我还是狄家湾的人,出去之后无论如何,我也不会像狄炳根那样只会自己捞钱,有机会我肯定还是要为我们公司做些事的,我保证……”
瞿志平忽的觉得又有几分希望了,急忙拉住他:“庆槐,这